close

  眩暈警訊! 春天忽冷忽熱 心血管疾病問題多


【中時健康 楊曉東/台北報導】2012.03.16


     雖然時值春暖花開,但強力冷氣團卻仍間歇來襲,激烈的氣溫變化,已嚴重衝擊民眾身體健康,近來中南部即傳出多起猝死事件。由於眩暈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理事長李宏信醫師提醒,如果出現眩暈狀況,就應視為身體警訊,提高警覺,並儘快至醫院就醫,找出導致眩暈的病因。

  李宏信醫師同時也是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對於許多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直到醫生告知才發現,深感憂心。李醫師說:「有不少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都是在突然感覺眩暈,緊急送醫檢查,才得知自身已有心血管問題。」這類病患大多有腦血管阻塞或血管輕微出血的症狀,隨時有中風的可能。因此,李醫師鄭重呼籲,民眾應將眩暈視為身體警訊,不可大意,以免引發生命的危險。

  事實上,眩暈是許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的初期症狀,因此必須做進一步詳細的檢查,才能找出病根,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眩暈主要可以分為二大類:一為腦部疾病所引起,此乃中風之前兆,此類眩暈發作時會有搖晃的感覺;再者為內耳疾病所引起的眩暈,發作時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而且時常復發,造成患者心裡的恐慌。

  眩暈的發生與內耳微血管循環不良有關,通常以老年人發生最多。但近年來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所謂「三高」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且患者年齡層逐年下降,許多人年紀輕輕就有了三高卻渾然不知,不僅未及時控制病情,也對於眩暈置之不理,使自己陷入腦中風、心臟病的高風險之中。

  治療上,情況輕微的眩暈可透過藥物控制,為避免復發,患者必須長時間服藥,症狀才能明顯解除。至於眩暈嚴重者,可施行內耳前庭手術,為內耳淋巴減壓,但只能暫時解除症狀,仍需持續追蹤治療。由於嚴重眩暈患者多有心血管病史,對於自身罹患疾病應注意事項須特別小心,並按時服藥控制。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天氣忽冷忽熱時,特別容易造成血管嚴重收縮,清晨下床前患者最好先暖身。泡澡會帶給心臟極大負擔,建議改以淋浴代替。熬夜晚睡容易誘發心血管硬化,應盡量避免。若患者經常感覺頭暈,最好及早就醫,及早治療,以維持日後良好生活品質。












天旋地轉眩暈擾 醫:神經血管疾病徵兆
【中時健康 楊曉東/台北報導】2012.01.31






 
  人氣天團飛輪海成員炎亞綸驚傳暈眩症,胸口發現異常,引發大眾對眩暈症疑慮,許多有相似症狀的民眾急忙上醫院詢問,「醫師,我跟炎亞綸一樣常常會頭暈,我會不會胸口也長硬塊?」紛紛要求醫師安排檢查,試圖找出病因。

  有人經常頭暈,不想就醫,卻隨意服用成藥,但沒能對症下藥,對治療一點幫助都沒有,還可能引發後遺症。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呼籲,眩暈是身體健康拉警報,必須請醫師做詳細檢查。民眾不宜過度緊張,也不應聽信廣告盲目服藥,延誤重症治療黃金期,以致日後留下遺憾。

  提起眩暈,幾乎人人都有經驗。以往,許多人一感覺頭昏眼花,就直覺認定是沒吃早餐,身體虛,或是體力差的緣故,以為只要或吃點東西墊墊胃,休息片刻就會好轉,不甚在意。但有些民眾一暈起來就嚴重影響作息,還會感覺耳鳴、噁心,想吐,全身發冷。專家提醒,無論是一時頭昏,或是嚴重眩暈,都是身體不適的前兆,不可輕忽大意。

  臨床研究顯示,眩暈發作時,患者往往在頭部轉至某個角度,就會立即感覺激烈天旋地轉,只要稍微改變一下位置,頭暈便隨即消失。眩暈持續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0秒,大約每隔2至5秒會出現一次。如果眩暈伴隨耳朵悶脹、耳鳴、聽力變差等症狀,屬末梢性眩暈症,主要與內耳發生病變有關。若頭暈同時有手腳麻痺、走路不穩、視線模糊、說話出現障礙、或脖子痠痛的情形,則屬於中樞性眩暈症,可能是腦部病變,必須進行神經學檢查做進一步治療。

  其中,耳鳴引發暈眩,多為耳蝸內聽神經發生功能障礙,主要是由於噪音傷害,藥物使用不當,或內耳微循環不良造成。使用耳機習慣開大音量,或是長時間在噪音量大的環境下工作,極易發生耳鳴,引發眩暈。至於內耳微循環不良的情形則以老年人居多,求診者不乏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高」毛病者,其暈眩發作十之八九都與血液循環不良有關。因此,家中如有罹患高血壓,心臟病或高血脂慢性病的長輩,突然感覺暈眩,很可能是腦血管阻塞,或血管輕微出血,這些都是中風前兆,應儘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一般眩暈症治療,多透過藥物即能有效控制,但由於容易復發,患者必須持續服藥三個月至半年,才能明顯解除症狀,服藥過程中千萬不能自行停藥。眩暈嚴重者,則施行內耳前庭手術,為內耳淋巴減壓,但術後仍可能復發。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強調,治療眩暈症的根本之道,在於避免過度勞累,維持充足睡眠,適度運動減輕壓力,避免攝取過多鹽份糖份及膽固醇,少喝刺激性飲料。正視眩暈症背後的健康警告,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中時健康 楊曉東/台北報導】2012.01.31










天旋地轉眩暈擾 醫:神經血管疾病徵兆
【中時健康 楊曉東/台北報導】2012.01.31



人氣天團飛輪海成員炎亞綸驚傳暈眩症,胸口發現異常,引發大眾對眩暈症疑慮,許多有相似症狀的民眾急忙上醫院詢問,「醫師,我跟炎亞綸一樣常常會頭暈,我會不會胸口也長硬塊?」紛紛要求醫師安排檢查,試圖找出病因。

  有人經常頭暈,不想就醫,卻隨意服用成藥,但沒能對症下藥,對治療一點幫助都沒有,還可能引發後遺症。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呼籲,眩暈是身體健康拉警報,必須請醫師做詳細檢查。民眾不宜過度緊張,也不應聽信廣告盲目服藥,延誤重症治療黃金期,以致日後留下遺憾。

  提起眩暈,幾乎人人都有經驗。以往,許多人一感覺頭昏眼花,就直覺認定是沒吃早餐,身體虛,或是體力差的緣故,以為只要或吃點東西墊墊胃,休息片刻就會好轉,不甚在意。但有些民眾一暈起來就嚴重影響作息,還會感覺耳鳴、噁心,想吐,全身發冷。專家提醒,無論是一時頭昏,或是嚴重眩暈,都是身體不適的前兆,不可輕忽大意。

  臨床研究顯示,眩暈發作時,患者往往在頭部轉至某個角度,就會立即感覺激烈天旋地轉,只要稍微改變一下位置,頭暈便隨即消失。眩暈持續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0秒,大約每隔2至5秒會出現一次。如果眩暈伴隨耳朵悶脹、耳鳴、聽力變差等症狀,屬末梢性眩暈症,主要與內耳發生病變有關。若頭暈同時有手腳麻痺、走路不穩、視線模糊、說話出現障礙、或脖子痠痛的情形,則屬於中樞性眩暈症可能是腦部病變,必須進行神經學檢查做進一步治療。

  其中,耳鳴引發暈眩,多為耳蝸內聽神經發生功能障礙,主要是由於噪音傷害,藥物使用不當,或內耳微循環不良造成。使用耳機習慣開大音量,或是長時間在噪音量大的環境下工作,極易發生耳鳴,引發眩暈。至於內耳微循環不良的情形則以老年人居多,求診者不乏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高」毛病者,其暈眩發作十之八九都與血液循環不良有關。因此,家中如有罹患高血壓,心臟病或高血脂慢性病的長輩,突然感覺暈眩,很可能是腦血管阻塞,或血管輕微出血,這些都是中風前兆,應儘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一般眩暈症治療,多透過藥物即能有效控制,但由於容易復發,患者必須持續服藥三個月至半年,才能明顯解除症狀,服藥過程中千萬不能自行停藥。眩暈嚴重者,則施行內耳前庭手術,為內耳淋巴減壓,但術後仍可能復發。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強調,治療眩暈症的根本之道,在於避免過度勞累,維持充足睡眠,適度運動減輕壓力,避免攝取過多鹽份糖份及膽固醇,少喝刺激性飲料。正視眩暈症背後的健康警告,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邱醫師註記:


中醫論及暈眩,皆以「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等論述,既以肝系的病變,故春天易發作。最近暈眩的病人不少,除了一些經血過多造成的因虛而產生的暈或眩外,也有許多是因
工作太忙碌,常時熬夜造成肝腎陰虛的暈眩,雖然分為末梢性與中樞性兩種,中醫則以痰瘀、氣虛、陰虛為方向,加以治療,都能得到一定了療效,當然亦要配合作息改變與規律運動,才能不在頭暈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