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基礎】


對於鼻過敏中醫傳統理論有『夏養三伏、冬補三九』,類似中醫疫苗的預防醫學,以“五行相生相剋”及「時間醫學」相輔,認爲肺臟屬「金」,夏季屬「火」,天干地支的「庚」也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也就是肺臟的疾病可以在夏季預防治療。利用夏季培養人體內陽氣,人體陽氣旺盛,體內陰寒之病邪便可逐漸消散,所以在夏季「三伏天」期間,利用溫熱藥外敷穴位來消散寒氣凝致的病情,減輕秋冬過敏體質易發作的疾病。所謂「三伏天」是指古曆法24節氣中,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爲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爲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爲末伏,也稱終伏,初伏到末伏期間,總稱爲「三伏天」。加上冬至後第九天的初九三九稱為「三九天」,加強三伏的效果,達到“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的預防目的。


中醫生理學認為「肺主皮毛」,「三伏天」是一整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期間,此時皮膚容易開泄,藥物最容易經由皮膚滲入人體,藉由穴位敷貼中藥物,更能吸收直達病處,達到治療肺部疾病與提昇機體免疫力。早在清朝,醫家張潞即記載:『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延胡索、甘遂、細辛共為細末,薑汁塗敷肺俞、膏肓、天突,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此種以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效果的中藥粉伴薑汁製成外敷膏藥,貼敷於跟疾病有關的穴位皮膚上,使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氣血直達病所,進而達到預防或減少疾病發作的目的,「時令節氣」與「穴位療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稱為「天灸穴位敷貼療法」或叫「三伏貼」。


以中醫預防的特色“冬病夏治”,以三九貼來降低身體過敏症狀,減輕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流鼻涕、眼鼻乾癢、咳嗽、咽癢、氣喘、喘鳴等呼吸道症狀及皮膚癢、蕁麻疹的嚴重度。「天灸穴位敷貼療法」會讓身體的免疫力提升、過敏現象減輕以及較不容易感冒。不過,除了敷貼治療外,建議病患者平時也要配合藥物或針灸的治療,如此才能較徹底地改善過敏體質,減輕過敏症狀。


【適應証】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易感冒、氣喘、風濕性關節炎等。


【禁  忌】孕婦及一歲以下幼兒,皮膚有破損、皮膚易對藥物過敏不宜敷貼。  


【療  程】三九天期間: (初九)  104.12.31  周四、

                                                  (二九)  105.01.09  週六、

                                                  (三九)  105.01.18  週一 

                                                    (加強)  105.01.27  週三   可敷貼3-4次。


※建議 早上開始敷貼,經過中午豔陽高照,增加體內陽氣吸收。自12.31 至  1.27 期間,完成療程,效果更佳!※


 【費  】:「天灸穴位敷貼療法」健保不給付,需自費。                       

                       為避免當天久候,歡迎事先預約!                         

                                                  預約諮詢專線:05-22321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