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止痛的作用


嘉義立仁中醫負責醫師 邱瑞發


疼痛是一種很複雜而又很主觀的個人感覺。疼痛常影響到我們的行為及情緒。而針灸在WHO所提倡的另類療法(CAM)盛行的現代醫學中,不僅在華人社會,甚至歐美國家常被廣泛當作減輕疼痛的一種方法。臨床上,個人也常使用針灸來幫助病人減輕各種疾病引起的疼痛。不管是外在因素或內科因素,在一定的療程大多能改善。


疼痛的種類:


外在因素引起的疼痛包括扭拉傷,撞擊、挫傷,骨折,長時勞動所引發的各種關節痛、肌肉痛、軟組織酸痛等。


內科因素引發的疼痛,當然需先找出引發疼痛的病變處理,但治療過程亦常會伴隨疼痛的產生,常見的如頭痛、神經痛、月經痛、腹痛、關節炎以及癌症疼痛、癌症轉移等都會給身體帶來痛楚。疼痛的性質分為急性痛與慢性痛。急性痛是短暫的,當病癒時疼痛則消失。慢性痛可持續數月或數年,而且很難治愈,可導致行為或情緒異常,引起抑鬱、惱怒,灰心、沮喪及失眠等。


為更好地評估您疼痛的程度,以便盡速控制及治療,應盡量清楚地形容,痛在何時開始,持續多久,發作頻率,強烈程度以及疼痛的位置。甚麼因素會減輕或加劇,以及痛楚對您日常生活有甚麼影響。


1.常見緩解疼痛的藥物如下:


a.Acetaminophen類藥,如普拿疼,對非發炎性疼痛,過量使用可影響肝臟,大量易引發肝衰竭。


b.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例如阿斯匹靈。長期使用引起胃潰瘍。


c.麻醉藥,如嗎啡(Morphine)和可待因(Codeine)等常用來控制嚴重的疼痛。副作用包括昏眩、便秘、情緒改變、噁心及可能會成癮等。


d.腎上腺皮質類固醇藥類,如Prednisone,通常用來控制帶有炎症的急性痛。過度濫用可引致骨質疏鬆以及傷害其他器官。


e.類固醇(steroids),注射以及局部麻醉。注射部位包括關節、滑囊,疼痛之關節點、肌肉疼痛處或脊椎。


2. 非藥物性治療


A) 經皮膚的電神經刺激(TENS:電流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以促使體內產生自然解痛能力。


B)  :透過中醫『經絡學說』理論指導治療原則。在一些選定穴位上施以針或灸,調整氣血、陰陽平衡,使產生疼痛的臟腑器官得到調節舒緩。在一些科學研究中也證實針灸確有止痛的效果。針灸可能透過神經刺激使腦部產生類似嗎啡的「內嗎啡(Endorphins)」自然解痛物質。


 


Reference:


很多痛楚是可以減輕的,故忍受疼痛的心理壓力及不安會使您的身體狀況更為惡化。


華人社區健康資源中心編譯,2000


曹永昌.林昭庚.孫維仁. 電針刺激與一氧化氮合成酵素抑制劑L-NAME 結合的鎮痛研究. J Chin Med, 2003.14(2):129-1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邱醫師 的頭像
    邱醫師

    嘉義立仁中醫診所---劍膽琴心

    邱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